市委政法委创新实施“三轮造血”模式助塘尾村脱贫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发动机”,是精准扶贫的“铁抓手”。

  找准穷根,着力根部“造血”,狗万app下载市委政法委扶贫队针对贫困群众的不同需求和自身发展条件,精准把脉,采取不同模式扶持贫困群众发展产业,通过评选脱贫先进、打造产业品牌、培育致富带头人“三轮造血”功能,让贫困群众聚集在产业链上,共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脱贫转变。

  发挥榜样力量

  激发贫困户积极性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八个鲜红的大字在丰收稻浪中显得格外醒目,这也是塘尾村贫困户脱贫路上的真实写照。

  “我驻村之后发现,村里产业较为单一,村民脱贫意愿不够强烈,勤劳致富的氛围不够浓厚。”市委政法委派驻到塘尾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陈职勇认为,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归根结底要培育贫困户的“自我造血”功能,把“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思想理念铸入村民头脑。

  看着白花花的大米流进印有品牌字样的米袋,塘尾村村民李新强喜笑颜开,这是他的大米加工厂,年收入近10万元。李新强曾经是塘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双亲重病卧床一度拖垮了这个七口之家。为了帮助李新强脱贫,扶贫队为他申请了春耕冬种补助资金,以及五万元的免息贷款扶贫政策资金,用于购买打谷机、碾米机等设备。经过精准结对帮扶,他种植的黑米、黏米的销路得到了快速扩展,销量也获得了大幅提升,如今,他靠着自己的辛勤劳作,把手中的扶贫款项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不仅实实在在地改善了自己的生活,也鼓舞着全村人以他为榜样,撸起袖子加油干,成为获评“最美勤劳致富户”的贫困户之一。

  目前,全村评选出28名“最美勤劳致富户”,这些奋战在村间地头的最美勤劳人,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在全村形成了争当先进脱贫户的浓厚氛围。

  发挥自然禀赋优势

  打造产业扶贫项目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的新业态、新动能、新农村。

  “我们提出结合塘尾村山水空气好的自然禀赋,打造村内产业平衡项目。”陈职勇介绍。

  塘尾村背靠国营林场鸡笼山,鱼类种类丰富,是中国斗鱼的原产地,在塘尾村当地已有村民专职经营斗鱼养殖项目,通过电商平台售卖斗鱼获得丰厚的利润。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帮扶单位政法委支持解决启动资金5万元,并动员10名有养殖斗鱼经验的村民,成立斗鱼养殖合作社,设立了一个斗鱼展览馆,着力打造“中国斗鱼之乡”项目品牌,打破塘尾村产业单一和规模不大的局面。

  除此之外,塘尾村积极探索多元化产业结构。成立人间稻等合作社,打造了“三园”(葡萄园、玫瑰园、百合花园)“三宝”(塘尾大米、塘尾茨菇、麻陂肉丸)等产业项目品牌。推动“米舍民宿”,将废弃房升级改造为民宿,并计划借此打造“河塘统筹、三农三变、产旅融合”为亮点的乡村休闲旅游“塘尾米舍”样板,逐步将乡村民宿培育为带动和促进博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产业,实现“流量乡村”特色产业的不断开发,解决了部分村内剩余劳动力,赋予了村民能够靠自己双手创造财富的“造血”能力,逐步建立了村内经济社会发展长效机制,并在村内形成良性经济循环。

  加大创业

  引导培养致富带头人

  村民李伟强几年前揣着在深圳养龟赚到的200万元,回村开了一个龟养殖场,成为了村里唯一的养龟专业户。作为村里的养龟大户,他不仅带回养龟技术,还义务帮助有兴趣养龟的贫困户解决销路问题。于是,驻村干部积极争取市农业农村局扶贫专项补贴资金50万元投入产业发展,协调村委与李伟强签订合作协议,建设龟养殖基地,引领全村人脱贫致富。

  无独有偶,从小生活在塘尾村的张桥荣,在深圳龙岗经营了一家从事VR高科技研发和生产的公司。市委政法委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多次与张桥荣沟通,将回村创业的政策以及利弊详细向张桥荣阐明。在县镇等相关部门重视下,塘尾村第一间“扶贫车间”应运而生。通过打造扶贫车间,提升员工素质和对社会的整体认知,提倡就业创业的“深圳”思维,在这个曾经的省定贫困村中逐步蔓延。

  这样发动村民成为“最美勤劳致富带头人”的做法,是“三轮造血”驱动中的最后一轮。

  如今,塘尾村产业多点开花、亮点纷呈,村民致富增收路越走越宽。在市委政法委扶贫队的帮助下,目前全村45户13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省定脱贫标准,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0.73万元增加到2.88万元,村集体收入由2015年的0.64万元提高到2019年的31.97万元。

  狗万app下载日报记者刘乙端

  通讯员惠政通

编辑:朱冰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