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个人宣传推荐名单

[报料热线] 2831000

一、先进集体(3个)

全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

1.广州市从化区婚姻登记处

联系人:登记处主任,欧阳毅文,87839333,13926166238

2.广州市老年人服务中心

联系人:中心主任,李绍滨,020-62839939,13570421718

3.肇庆市德庆县官圩镇社会工作服务站

联系人:负责人,梁艳英,0758-7874736,13660912130

二、先进个人(9人)

(一)民政部最高荣誉奖——“孺子牛奖”获得者

1.费英英(女)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保育部副部长(孤残儿童护理)

联系人:深圳市民政局人事处,李凤平,13826509749

费英英:13802559533

(二)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

2.刘  萍(女)广州市社会福利院护理员(婴幼儿、青少年及中老年人护理)

联系人:广州市民政局人事处,吴彻平,13826278474

刘  萍:13728006893

3.林亚球  珠海市殡仪馆火化车间主任(殡葬)

联系人:珠海市民政局人事科,龙娅妮,18666130161

林亚球:13702769825

(三)全省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

4.李  兰(女)茂名市社会福利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负责人,孤残儿童护理)

联系人:茂名市民政局机关党委,曾孔源,18022822111

李  兰:13927531173

5.张亚芹(女) 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康复医院儿科医生

联系人:深圳市民政局人事处,李凤平,13826509749

张亚芹:13713598167

6.周广龙  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职工(儿童救助)

联系人:少保中心主任,黄锦清,13928392388

周广龙:13802398853

7.程琼华(女)中山市三乡镇颐老院院长(养老)

联系人:中山市民政局人事科,任  佳,13652226083

程琼华:13420077303

8.叶荣林  佛山市救助管理站医务股股长

联系人:佛山市民政局机关党委,李懿虹,13246305996

叶荣林:13690306355

9.林  岚(女)汕头市澄海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职员

联系人:汕头市民政局人事科,黄顺生,15817953992

林  岚:13829445899

广州市从化区婚姻登记处先进事迹

广州市从化区婚姻登记处是广东省首批婚姻登记跨区异地办理(通办全城)试点和广州市民政局首批婚姻家庭文化共建共治共享基地。近年来,区婚姻登记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努力目标,不断规范管理,创新服务,丰富婚姻文化,推动婚俗改革,带动浪漫产业,受到社会和公众的广泛认可和肯定。

一、加大投入,打造一站式婚登机关。充分利用从化打造温泉浪漫小镇、发展浪漫婚庆产业的契机,在知名的从化温泉风景区,投资500多万元,按照国家4A等级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全新打造近1100平方米的“一站式”从化区婚姻登记处,设置了咨询台、颁证台、候登大厅、颁证厅、结婚登记室、离婚登记室、婚姻家庭辅导室、档案室和婚俗文化展示厅等,其中颁证厅分为园景中式(室内)、别致西式(室内)和浪漫山景式(户外)三个风格,场地宽敞明亮,环境优雅,气氛浪漫喜庆,并完善交通服务、增配工作人员。2017年6月,区婚姻登记处成为全省首批、广州第二个开展婚姻登记“通办全城”试点单位;2018年1月起,整合各镇婚登办事窗口,实现全区婚姻登记集中在区婚姻登记处办理,致力打造“一站式”婚姻登记机关和婚姻家庭文化共建共治共享基地。

二、规范标识,塑造婚登品牌形象。在全省第一个运用婚姻登记机关形象标识,省民政厅卓志强厅长亲自为标识揭牌。全面实施整体服务环境升级,建筑外观、牌匾、路标及对外宣传灯箱统一运用形象标识,强化标识指引和婚姻登记处品牌形象。以喜庆和谐美满为主题,对室外公共空间同步进行升级改造,利用独有楼台空间,设置拾级鲜花廊道、万花拱门、休憇伞吧,让前来办理婚登当事人感受到甜蜜和愉悦,并在温泉风景区主要路口设置规范标识的指引牌,提升婚姻登记机关的为民形象,营造幸福婚姻浪漫喜庆氛围。

三、优化服务,提升为民服务品质。严格依法依规登记,优化服务时间和服务流程,加推周六上午上班制度,实行网上预约、现场审验和按预约派号轮候办理登记,在登记大厅设置审核资料和免费为当事人提供复印等便民服务。特殊日子采取非常措施满足群众登记需求,开展“为爱不打烊”活动,在登记比较集中的2月14日、5月20日、9月9日等特殊日子,合理增加预约量以满足群众登记需求,提前做好人员调配、机器设备调试以及耗材等准备,为新人提供优质、快捷、高效的服务。

四、改进手段,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利用现代档案管理信息手段,借助从化区电子档案管理平台,充实全区婚姻档案电子信息数据,实现婚姻档案联网查询。在登记窗口配备高拍仪实现婚姻登记档案同步电子化,配高清摄像头现场采集当事人照片并实时上传系统,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办事效率。在婚姻登记处重点部位及等候区、登记办证区等重点部位全部安装有24小时监控系统,确保当事人和登记员合法权益。在登记大厅设置电子屏全天播放婚姻家庭公益宣传短片,宣传和推广良好婚姻新风。

五、创新形式,打造婚姻文化品牌。积极配合从化区打造全市旅游度假“一站式”婚姻服务试点和发展浪漫婚庆产业,不断丰富婚姻文化,推动婚俗改革。联合从化区慈善会,探索“婚姻登记+公益”模式,开展“爱邮公益”,传递“爱己达人、人人行善”的公益理念。举办全国首个新娘漫跑、首个七夕星空浪漫嘉年华,打造温泉浪漫主题公园,设置浪漫网红“打卡点”,推动婚姻文化长廊建设,创新婚姻主题文化活动平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最美婚旅目的地,参与者众,媒体反响好,社会影响大,在倡导文明婚俗新风,带动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同时,助推浪漫产业和乡村振兴。

六、作风优良,建设最美婚登队伍。深入开展民政系统职业道德,信念坚定、廉洁奉公,致力于打造一支业务过硬、作风优良、团结协作有战斗力的婚姻登记队伍。充分发挥巾帼力量,曾获得广东省、广州市巾帼文明岗,从化市巾帼文明岗和从化市“三八”红旗手称号。婚姻登记员李欣儒同志获得广州市最美婚姻登记员称号。坚守廉洁自律,党的十八大以来没有发生违纪违规情况,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广州市老年人服务中心先进事迹

该单位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局党组的具体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决策部署,着力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9064”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整体水平居全国、全省前列,被确定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医养结合试点城市。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谋划改革实事。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老年人服务需求为导向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构建了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连续8年推动将养老服务列入市十件民生实事。充分利用由市长担任总召集人的联席会议和分管市领导每两个月召开的养老服务创新试点现场会机制,统筹推进养老服务工作。出台40份政策文件和规范,构建养老、孝老和敬老政策体系。编制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布局规划,人均养老用地面积达到0.25平方米,超过国务院提出的0.1平方米的标准。加大财政和福彩公益金投入,确保50%的福彩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夯实基层基础养老服务工作,为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提供机制和人力保障。

(三)形成了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的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全面拓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搭建“区综合体-街镇综合体-村居活动站点”3级服务平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建设市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拓展平安通对社区居家养老的智能服务。加强独居、空巢、失能等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为特殊困难老年人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助9万名常住失能、独居、高龄老年人使用平安通。二是推动养老院提质增效。养老床位6.4万张,每千名老人床位数40张,护理型床位占50%,民办占70%,提前实现国家提出的目标,居于全国前列。省三星级以上养老机构占全省33%,五星级占全省47%。三是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居家老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群覆盖率65.74%;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达85%,其中内设医疗机构52家;107个街镇建立医养服务合作关系,为248家社区居家服务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四)营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养老服务格局。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和社会组织唱戏、社会各界多元参与,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70%的养老床位、85.5%的居家养老服务平台、88%的长者饭堂由社会力量供给,社会力量成为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签署《穗法加强养老服务合作备忘录》,设立首个中法、中日合资合作和香港独资养老机构各1家,跨境养老合作取得突破。

(五)形成了一批引领全国全省的可复制可推广创新成果。公办养老机构评估轮候、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推行长者饭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3项做法被省委深改组复制推广,养老服务社会化、公办养老机构统一轮候、解决养老机构历史遗留问题等做法获各级民政部门肯定,建立长者饭堂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纳入今年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大会10个典型案例,获省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人民日报、央视亚洲新万博投注联播、新华社等亚洲新万博投注媒体今年刊发逾700篇报道,点赞我市养老服务成效。

肇庆市德庆县官圩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先进事迹

从2017年7月开始驻村至今,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官圩社工站在县民政局、镇政府的支持下,按照项目办和地区协同中心的要求,有序的开展各项服务:

一、关注民政对象和弱势群体,做他们的贴心人。通过不断的入户走访,了解村民的需求,根据需求开展个案、政策宣传与咨询,精神慰藉、资源链接等服务。在这27个月里全镇范围内累计共入户走访1256户次,服务民政对象3377人次,开展个案数13个。其中站点所在五福村有低保户14户30人,特困供养人员(五保)7户7人,残疾人44人,优抚对象14人,精准扶贫户13户27人,独居留守老人38人,留守儿童42人,留守妇女14人。目前站点正在尝试辐射附近村落,对石碑村的梁某铭小朋友开展个案服务,协助申请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提供精神慰藉,使他能够重新获得生活的勇气,走出丧父之痛。

重要案例:1.协助更心村的泉叔申请残疾人生活津贴,改善人居环境,协调亲子关系,提供社会-心理支持服务。2.社尾村的兰姨一家,因其丈夫患病去世后,三个子女在读,家庭经济困难,社工帮助其申请办理低保。3.独居老人张伯,儿子四十多岁尚未成家,长期在外打工,张伯因担心儿子娶不到媳妇而心事重重,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同工们定期上门开导张伯,为其提供精神慰藉。4.更心村的谈大姐,育有三个子女(均在读),当时因丈夫患重病而致贫(现已去世),在了解情况后,同工们积极入户提供精神支持,协助其申请低保,同时积极对外链接资源。

二、结合需求,开展村民喜闻乐见的活动。社工站成立至今共组织开展社区活动39场,参加群众2524人数,通过活动凝聚人气,激活社区,拉近村民与社工的距离。

亮点活动:1.为丰富村中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拓展孩子们的视野,增长见识。社工站逢周二、周四下午5点至6点在五福村校外辅导站开展五福社区学堂活动。学堂教学内容主要有:课业辅导、兴趣培养和小小志愿者实践活动等。社区学堂的开展解决了村中留守儿童放学后无人看管、无人辅导功课问题,拓展了孩子们的兴趣,培养了孩子们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竞争意识和专注能力等,促进了他们的身心成长。

 2.为了引导村民参与村内环境卫生建设与保护,社工们在社区学堂中组建了一支“小卫士”队伍,定期组织小朋友开展清扫活动。村民非常支持社工这一做法,说这样可以培养小孩子们讲卫生爱清洁的良好习惯。小卫士开展了一段时间后,部分小朋友讲卫生的习惯有所改善,希望通过小朋友来影响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将行动付诸村内的环境卫生保护中。

3.为了丰富留守妇女的文化生活,社工站于2019年1月15日,正式组织村中妇女开展五福村广场舞活动。广场舞的开展,为妇女们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的机会,促进了邻里和睦,同时也增进了妇女的体质,深受广大妇女青睐。在开展短短的15天后,这一群大妈们就在大年初一的早上登上村中的文化广场的舞台表演广场舞,给五福村亮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同时也让男同胞们擦亮了眼睛。经过3个月的努力,广场舞现已稳定并恒常开展,同工们已退出广场舞管理角色,由领舞志愿者自行管理。此外,社工站还结合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等节日开展关爱妇女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村中妇女的面貌焕然一新,变得更自信了和活跃了。同时很多村民在感受到社工们正在为他们村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三、挖掘和培育志愿服务力量,共同推动社区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共培育了8名社区骨干,20位小小志愿者,目前协会共有68名在册志愿者,服务总时长1079.5小时。

四、注重学习,提升服务能力。为能更好的服务村民,为村民提供帮助,社工除了开展“双百学习行动”外,还通过阅读书籍、向协同者请教,站点间相互交流学习,积极参加县、市、项目办组织的培训等方式,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服务能力。

五、协助镇街工作。在做好站点工作的同时,协助镇街做好创文迎检工作、六乱整治、助力新农村建设等;参与民政低保、特困核查,残疾人年度需求数据录入和复退军人信息采集等工作。

费英英同志先进事迹

费英英是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一名普通的员工,也是最早进入福利中心的来深建设者之一。她参加工作十六年以来,吃苦耐劳、任劳任怨,长期坚守在福利事业第一线,默默地为孤残儿童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无私的爱。她把每一名孤残儿童都当作自己的骨肉亲人一样精心呵护,全心全意为孤残儿童服务,不仅在孤残儿童心中树起了亲人般的形象,而且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工作很苦,也很磨人,时时会考验她的意志,然而当想到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想到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她便义无反顾的踏上这条承载着爱与希望的征途,克服重重困难,任劳任怨精心护理和照顾那些失去了爱的孤残儿童,在孩子们心中树起了亲人般的形象。孩子们信任她、喜欢她,是她工作十六年来最大的收获,这让她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从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2002年成立以来,费英英就一直坚守在护理员的岗位上。十六年前,作为重庆民政学校一名优秀的毕业生,她放弃浙江老家安稳舒适的工作,来到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一干就是十六年。今天,中心几百位孤残儿童都亲切地唤她为“英英姐姐”。

在没有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她觉得,凭自己的康复专业知识做一名护理员,是绰绰有余的,因为生活护理相对来说技术含量不高。但是,当她真正走上这个岗位时才发现,她面对的是遗弃儿、孤儿和有智力障碍、运动功能障碍以及患有各种先天疑难杂症的孤残儿童。这跟她想象中的儿童护理有天壤之别。强大的反差让刚踏上岗位的她不知所措。面对这样的工作环境,她犹豫了,思想上产生过斗争,也曾想找领导换个工作岗位。但从那些孤残儿童期盼的眼神当中,她看到了他们需要被呵护的渴望。她不再犹豫,毅然走上了这个工作岗位。

记得第一次带一名叫宝新奇的弃童去医院做体检,办完手续后,她发现新奇站在门口望着前面的孩子,那个孩子左手拉着爸爸右手拉者妈妈。奇奇回过头来望着英英,那羡慕的眼神令她猛然明白了其中的含意。她一把抱住他坚定而温柔地说:奇奇,福利中心是我们的家,英英姐姐就是你的妈妈!

她要克服困难,她要留下来。费英英把自己的想法给远在浙江的父母讲了。妈妈说,照顾弃婴是积德行善,是很光荣的事情。家庭的支持、父母的理解,坚定了费英英要留下来的的信念,从此她更加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中去,精心救护每一个进中心的孩子。

当孤残儿童的贴心妈妈,用亲情让他们感受“家”的温馨。这是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所有孤残儿童对费英英十六年来的一致印象。

2005年9月的一天,正在休假的费英英突然接到通知,患有脑积水的孩子宝观山情况转危要立刻去医院做手术。她想都没想马上就跟着去了。做完手术,孩子一直昏迷不醒,身上插满了引流管,还打着点滴。费英英守护着他彻夜未眠。第二天晚上,孩子还是没有醒过来,费英英细心地给他洗脸、换衣服、喂水,呼唤他的名字,期盼他早点苏醒。一直熬到了午夜,她又困又饿,只有靠不停地喝开水抵抗饥饿和疲劳。邻病床的一位家属见英英老是喝水,关切地问她:“小姑娘,那个孩子是你弟弟吗,你家里人怎么不来呢,今天可是过节啊。”费英英告诉她,这个孩子是被父母遗弃的孤儿,是福利中心的孩子。那位病人家属递给了英英一块月饼。看到了月饼才想起来这一天是中秋节。当她打开手机的时候发现上面有17个未接来电,都是远在浙江的妈妈打来的。每逢佳节倍思亲,英英也是妈妈的宝贝,然而在这万家团聚的时刻,她把全部的心思都倾注到了弃婴康复上,以无私的母爱之情帮助小孩能转危为安,却忘记了自己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亲。这不仅是一名共产党员崇高理想与信念的体现,更是人性中真、善、美的最好诠释。第三天下午,给观山喂水的时候英英发现他的手指动了一下,英英不停的叫他,十分钟之后,观山终于醒了。观山说,“在梦里听见英英姐姐温柔的声音在呼唤他”。

作为一名来深建设者,她把所有的爱献给深圳、献给宝安的福利事业;作为一名普通的青年,她把豆蔻年华献给了孩子;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她立志把更多的爱倾注到残疾儿童的身上。

她远离自己的亲人长达十几载,每个春节都在福利中心跟孩子们一起过的。有朋友问她,难道要伺候他们一辈子、奉献一辈子的青春吗?她并不是没有考虑到这些,但只要一想起这些孩子可怜的身世,看到孩子那充满期盼的眼眸,想到身上的责任,就什么杂念都消了。费英英经常说,“我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人,能为这些更需要爱的孤残儿童贡献我的光和热,让我有了一种并不普通的自豪感!”望着一张张孩子的笑脸,她的心里充满了慰籍,她已深深的感觉到:孤残儿童不能没有她,她也离不开这些可爱的孩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月28日视察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时指出:“有一颗感恩的心很重要,对儿童特别是孤儿和残疾儿童,全社会都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情,共同努力,使他们能够成长,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在费英英看来,这是总书记对福利事业的肯定,也是对福利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寄予了更高期望。作为在福利事业战线上的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她由衷希望用自己的爱心和温柔的双手,关爱与呵护孤残儿童。在付出爱心、奉献青春的道路上,她也收获了一些荣誉:费英英同志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青工(2015年)、全国青年岗位能手(2014年)、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2012年)、广东省三八红旗手(2017年)、广东省南粤楷模(2016年)、广东省劳动模范(2012年)、广东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2012年)等多项各级荣誉表彰,当选深圳市、宝安区党代会代表。2017年6月,费英英光荣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赴京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回到基层岗位后,费英英就马不停蹄投入到十九大精神宣讲工作中,她满怀热切的表示,要带着十九大精神指引走遍宝安140多个社区。

刘萍同志先进事迹

刘萍出生于1976年12月,今年41岁,1993年初中毕业,1996年、1999年分别取得成人中专、大专学历,2005年加入广州市社会福利院从事一线护理员工作,现担任青年区男青班班长。

在护理岗位上,刘萍深耕了十二年。在这十二年里,她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2008年考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证书》;2010年考取了护理员五级证书及职业资格证书;2013年考取了《孤残儿童护理员三级资格证书》,同年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首届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并荣获一等奖;2014年考取了《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2016年竞聘上岗成为一名护理社工;2017年12月考取了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孤残儿童护理员二级/技师资格证书》。

自加入福利院以来,刘萍先后从事幼儿园教师、护理员、康复员、助理社工师以及如今的男青班班长职务。在工作的十二年间,服务对象横跨婴幼儿、青少年及中老年人,在护理的过程当中,她能主动了解服务对象个性化需求,做好生理及心理方面的护理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累积经验,将知识融会贯通,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做好护理员的工作不容易的,做好男青班护理员的工作更难。在福利院中,男青班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班区,这里的收养人员均为残疾男性,不仅人数最多,年龄跨度(7-60岁)也是最大的,并且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及肢体双重残疾。随着工作的深入,刘萍清晰地认识到,照顾智力残障成年人与照顾婴幼儿护理的侧重点是不同的,除了要保证基础的护理质量外,更要时刻留意青少年期收养人员心理状态,发现叛逆思维及行为需要及时予以疏导,而后者难度远胜前者。针对这一现状,她着手重新编排了工作流程及工作职责,并在实际操作中一对一地向其他护理员提供技术支持。刘萍将8个独立房间里的19名行动自如的收养人员分批次安排在同一个活动室内,引导他们逐渐适应多人同室相处,然后通过设置集体活动、护理员给予高度关注及时引导等方式方法,提升他们的认知意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经过为时十一个月的努力,所有收养人员在白天都愿意出来适当活动充实身心。此外,刘萍还以正向方法为依据,从生活实际需求出发,编排出沐浴、洗手、待餐、如厕、下楼活动等等的活动规范,核心理念就是灌输“规矩”这一文明概念。同时,她还进一步强化了沟通理念,鼓励收养人员通过语言或肢体动作表达需求,避免因沟通不畅导致收养人员烦躁的情况发生。

2014-2018年间,男青班先后接收了几批由其他生活区流转而来的收养人员,这些青少年或处于青春期、或存在异常行为、或对新进班存在抵触情绪,刘萍积极主动地发掘他们闪光点,按照因材施教原则对他们加以引导,逐步让这些青少年适应了男青班的生活,乐于与护理员交流且性格变得越发开朗。此外,她还以类家庭思维模式为理论依据,通过定期谈心交流以及锻炼生活能力,帮助青年建立热爱生活的意识,同时联动社工部门对这些青年开展评估工作,运用社工理念定期进行情绪疏导、生活引导,培养他们自尊、自律、自强的正向思想,最后不仅成功帮助4名收养人员回归社会,还助推3名青少年获得到市残奥中心参加集训的机会。其中,一名叫想想的孩子让刘萍最为印象深刻,回想起这名金牌得主,刘萍心中牵起千头万绪,这孩子刚在班时叛逆思维很严重,经常一言不合就坐在地上撒泼。刘萍见状,并没有用言语指责这个孩子,反而还时时在他发脾气的时候陪在他身边,等他发泄完了,安静下来时,再从关心的角度出发,尊重个体化发展,一解他心中的困扰,并结合想想日常出现的种种情绪及时给予关注和疏导,帮助他建立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创建出有利于培养他社会化技能发展的良好氛围。在半年的时间里,孩子的话多了,能很好的管理自己的物资,与同龄人也可以玩在一起,还会礼貌的称呼每一位阿姨。有一次,残奥的教练到班询问是否有符合资格的残疾适龄儿童,刘萍马上就想到了他,那个孩子获得了到广州市残奥中心集训的机会,没想到孩子很快适应了新环境,却因为表现不出色被送了回来。

“萍姐,我想回去集训,我在那边很乖的,不调皮。”回来后,孩子苦着脸找到我说。听到这话,刘萍感受到孩子对回归社会、探索世界的渴望,感觉到他是真正成长了,决定替他再争取一次机会。

经过与教练的多番沟通,孩子也向教练表态会艰苦训练、不言放弃。与孩子一起争取到了换项目进行训练的机会。孩子后来很争气,不仅参加了2017年全国硬地滚球锦标赛并取得BC4级个人赛第三名的好成绩,还代表中国队参加了2017年在香港举行的BISFed亚洲及大洋洲硬地滚球锦标赛,并取得了BC4级单打第四名、BC4双打第三名的好成绩。此外,在近日2018年雅加达亚残运会上,想想还获得了BC4级双人赛冠军的好成绩。

刘萍深厚社工知识底蕴具体体现为活学活用。她利用“人本治疗模式、代币管理”等个案管理技巧,纠正了大龄孤残青年的一些独特的行为偏差;利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中的助人自助及尊重个体等理论开展工作,成功地激发了青年本身的能动性。对于处于青年期的收养人员,考虑到他们时常出现情绪躁动、思想叛逆的年龄特征,同时也常常因为一言不合就出现强对抗的行为,刘萍实事求是从青少年时期特殊生理、心理、认知、交往、社会适应等层面出发,运用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运用,耐心地一对一谈心、手把手辅导,发掘青少年收养人员身上的闪光点,让其成为“好照顾”、“好家人”,“好帮手”的不同角色,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团结友爱,共同进步

所谓众人捧柴火焰高,刘萍数十年如一日地以身作则,通过规范的操作影响着身边的工作人员。她经常利用班会和工作闲暇时间探讨护理质量提高的办法,潜移默化地向其他工作人员传递团结互助的精神与工作技巧,减少不良情绪的形成,优化工作氛围。与此同时,刘萍十分重视护理员的“传帮带”工作,通过采取一对一带教、小组合作、实况模拟等不同方式培养、提携新入职护理员,平日里通过班会、通过平日工作中的共同探讨,潜移默化的对班内的工作人员传递团结互助的精神,传递工作技巧,减少不良情绪的形成,在最艰苦的地方,需要共同努力才能形成良性持续发展。促进团队凝聚力,提高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携手创造出和谐共赢的优良工作氛围。用生命感动生命。

林亚球同志先进事迹

一、尊重每一位逝者 做丧属的“贴心人”

1990年,正值28岁的林亚球开始在珠海市殡葬服务中心殡仪馆遗体火化车间工作,一晃间已有28个年头。一直以来,面对逝者,他以最大的尊重之心提供细致服务,面对逝者家属,他以最真诚之心对待,为家属们排忧解难。

在1994年的灾难抢险救灾工作中,林亚球以突出的表现,感动了逝者的家属。 当年的6月16日,珠海市前山镇某纺织厂发生火灾,导致厂房倒塌,造成了80多人死亡的事故。彼时珠海市殡仪馆只有30多门冰柜,从事故现场接运回的遗体只能放在青松园遗体告别厅,用冰块进行防腐。

当时从事故现场废墟中运回来的遗体不少已残缺断肢,甚至面目全非。而火化车间只有林亚球等四位工作人员,面对如此大的工作量,林亚球毫无怨言,用心对待。每一具遗体回来,他都先给遗体消毒,然后用毛巾轻轻地为逝者的脸部擦干灰,对那些残缺断肢的遗体,经公安部门确认后,他用针线为遗体缝补好,为逝者保持最好的遗容。

他还为逝者的遗体洗干净,穿好衣服等,在逝者家属来辨认遗体或办理火化手续时,经家属满意后,再对遗体进行火化。为了完成工作,他连续两天两夜不曾合眼,感动了不少逝者家属。“在这么大的灾难面前,丧属们所承受的痛苦和悲伤可想而知,我们殡葬工人更不应该怕辛苦,要坚持连续工作,并且将每一步都做到最细致,尽最大能力去减轻丧属的悲伤,将逝者的后事做到最好,抚慰丧属的伤痛。”

在工作上,林亚球默默付出,从不求额外的回报。对于逝者家属的“情礼”,他一概不收。曾有一次,他与一个同事早晨接到火化任务,逝者家属和朋友也都按时来到了殡仪馆。他正在做炉前准备时,其中一位逝者家属把他叫了出去,掏出一个大红包和两条中华牌香烟,对他说:“我父亲吃了一辈子苦,没有享受到儿子的清福,希望请您能在火化的时候对逝者更多尊重,烧得更好一些。”面对“情礼”,林亚球婉言谢绝了,并对家属说:“死者为大,我们一定会以最专业的技术做好火化工作,这点请你放心。”最后,林亚球通过专业的技术和细心的工作,赢得了逝者家属的肯定。

二、破解火化设备难题 节约资金逾百万元

作为一名火化工人,林亚球始终认为,只会操作,而没有一定的维修和保养技能是不符合优秀工人标准的,于是他为自己制定了“干中学,学中干”的工作思路。每天,他都要检查火化设备的每一个操作环节,观察设备在运行中有无不正常运行,对火化设备的工艺流程以及电器、电路的配置等熟记于心。

每次,他都要在火化车间的火化炉炉膛内清理检修。高70公分、宽80公分的炉膛空间极其狭窄,黑暗中还散发着焚烧后产生的烟尘味和异味。拿着手电筒,戴着口罩、手套的林亚球,每回都要猫着腰钻进去,并且只能蹲着或者跪着辛苦作业。在炉膛内,他彻底地清扫炉内的烟灰杂物,同时检修和维修机器设备,每次一待就是40多分钟。这样的检修每周都要进行一次,并且每个月进行一次整体的大检修,进行一次设备的加油、保养。这么多年,林亚球一直坚持做着这样的工作,从不懈怠。

而对机器设备敏感的他,在工作中还善于总结创新,不断思考如何对火化设备进行维修改良。因而,火化设备的小问题在他与同事的共同努力下一次次被维修好,能够再度维持正常的工作。火化设备炉膛里经常是七八百度高温,还发生过炉门开了关不了等问题,但是不管多辛苦多累,林亚球都坚持冒着高温把炉门修好。多年下来,仅在维修费用上,他和同事们就为单位节省了50多万元。

“我们只有五台设备,不管当时流再多的汗,也一定要把炉膛修好,火化遗体的时候尽量不让丧属等得太久,以免造成群众不满意。”对于多年的辛苦付出,他只用了简朴的话语表述。

此外,在火化设备上,他也不断摸索,推进科技创新,解决了火化机喷耗油过大的难题,使火化业务的柴油消耗量每年至少节约3万升,年均节约资金20多万元。他手,作为一名火化技术员,自己对火化设备的技术格新有着深厚的兴趣,每次在技术上有所提升,都让他感觉到很大的满足。

三、面对不理解总是释然 为了心中大爱坚持岗位

在这个岗位能够坚持28年兵不容易,林亚球也经历过不少的不理解。殡葬行业很特殊,社会上仍有不少人非常忌讳,听说他从事这个行业,不少亲人朋友都疏远了他。而逢年过节时,林亚球也不太去亲人朋友家串门拜年。

“社会上有一些人对殡仪馆的工作存有偏见,特别是火化工,认为是特别让人看不起的工作,或者是要避讳的职业。”林亚球说,但是自己对这个并不在意,“刚入行的时候会感觉有一些难受吧,但是后来一想,如果大家都不干这项工作,那最后谁来做呢?总有人要做这样的工作,来为逝者和家属服务。”

因而,他克服了世俗偏见和种种压力,甚至在因为多年在高温环境中工作,咽喉已出现职业病,产生了息肉和肿大问题,医生建议不宜继续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情况下,仍然坚守着,只为了心中的这份“大爱”。

他说,亲人去世是一个家庭的极大不幸,自己总是能感同身受,他认为,在这个岗位上,就要时刻履行殡葬职工服务群众的职责,用真心、真情,设身处地的为逝者家属服务,始终坚持做好生命最后的送行者、逝者尊严的守护人。

林亚球正是用自己的种种实际行动,书写着做人的真谛,书写着作为群众“贴心人”的故事。

李兰同志先进事迹

李兰同志是一名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基层党员,1996年医学专业毕业的她,放弃了选择到大医疗机构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了没有人愿意分配去的市社会福利院当一名普通医生,一干就是23年。23年来,伟大的母爱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她从未放松过对孤弃儿童的爱,她初心不改,牢记承诺,奋力追梦,用真情和爱心营造了一个幸福和谐的“大家庭”。福利院的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院长妈妈”。

一、意志坚定为追梦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她坚定“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身份,时时事事处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最美丽的韶华留给了福利院的孩子。

23年前的福利院,是破烂不堪,到处杂草丛生,孩子们居住在低矮阴暗的平房里,没有人愿意分配到这里工作,尤其是医生,因为缺乏必要的医疗保健,当时孤儿、弃婴的死亡率较高,条件可谓恶劣。而且福利院的工作又苦又累又脏,面对的全是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孤残儿童,需为其倒屎、倒尿、喂奶、喂饭、换尿布、洗澡等等,每一个工作人员负责十多个小孩,一天下来,真是腰酸背疼,与李兰同时期分配过来的大学生都因为受不了这个苦而先后选择了离开,只有李兰坚持了下来。23年来,福利院成了她第二个家,成了她生命中的一部分。她始终把每一名孤残儿童当做自己的子女一样精心照顾,从一名普通的医生到院领导,岗位变了,但她对孤残儿童的初心始终未变。为了当好孩子们的“妈妈”,她全心全意地为孩子们服务,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爱,对全院200多名孤残儿童和将近100名老人的情况了如指掌,每一个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她都紧记在心。多年来,每逢遇到寒冷空气来袭,她总是顶着寒风第一个出现在孩子们面前,每逢有派出所初送到院的特殊弃婴需抢救的,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里,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安排人员送医院抢救。就这样,23年如一日,李兰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和基层工作者的职责,在最基层、最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这些因为重大疾病遭到父母遗弃的孩子,在爱的世界获得重生。

二、忠诚担当为圆梦

茂名地处粤西,经济相对落后,一直以来,李兰都在努力探索经济落后地区如何改进儿童福利工作的做法,希望创造一些模式经验,惠及更多的孤残儿童。1999年,由于当时全国福利机构弃婴、孤儿死亡率很高 ,绝大部分孤儿生长发育都不能达到正常孩子的标准。茂名市社会福利院在全国率先开展婴幼儿科学养育试点工作,她作为该项工作负责人,大胆尝试、不断实践,一改传统的养育模式,整整一年时间全部精力都投入试点工作中,使弃婴的存活率大大提升,成为全国名列前茅的送养大户。 2001年全国送养会议现场会在茂名市社会福利院召开,该套养育方法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及推广,打造了“茂名养育模式”,被国内多家福利机构采用。2012年,她负责省居家养老服务茂名示范点的工作,她大胆探索尝试,摸索出具有茂名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为粤西地区居家养老工作起到了示范推动作用,被广东省评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单位。6年多来,免费为社区老人服务超过10万人次。2011年,茂名市社会福利院被民政部列为“全国‘明天计划’脑瘫康复训练示范基地”,负责粤西地区17间儿童福利机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及培训指导工作。她作为分管领导,亲自带领康复团队到各间福利院筛查、评估指导,研究康复治疗方案,使进入康复基地的脑瘫儿童康复效果明显,共有300多名脑瘫儿童进入基地康复,经康复后可以行走的孩子达到112名,康复有效率达100%,该院独创的“针刀疗法+石膏矫形”治疗先天性马蹄足,属国内福利机构首创。2017年,茂名市社会福利院被列为省级康复定点医院。

三、不忘初心追梦路

由于业绩突出, 李兰同志先后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女十二大代表,她以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认真履职,积极宣讲。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她的发言引起兴瑞省长的高度重视,她提出的关于公办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升级的建议得到省政府、省民政厅、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茂名市将作为改革的试点地区,为广东福利事业走在全国前列贡献茂名智慧。在她的影响带动下,茂名市社会福利院这个90%都是的单位,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为推进茂名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张亚芹同志先进事迹

张亚芹,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儿科系,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0余年,先后在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总医院及罗湖区人民医院儿科工作,2011年进入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现任职福利中心康复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从业20年来,张亚芹同志一直把“做一个好医生”当做她的座右铭,在工作上兢兢业业,把患儿视作自己的孩子,在福利中心工作的八年中,她更是牺牲小我,用爱心和责任心为这些孤儿铸造一道坚实的屏障。她常说,我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是每天做了我该做的事情,能让这些孩子有好的身体,有好的生活质量,他们疾病好转或治愈后可以正常生活,或者幸运被家庭收养,看着他们脸上灿烂的笑容,我们所有的付出和辛苦都是值得的。

张亚芹医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张医生一直注重加强自身学习及科室的建设,在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症治疗上有较高的水平。她深知当今社会医疗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如果不加快学习步伐,就难以跟上现代医学发水平。她每年都会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十余次参加外院儿科和儿童医院的学术会议,自费参加专业学习班,尽可能缩小和外院的差距,并鼓励支持科室同志外出学习,学以致用,把所学专业知识在科里传授,应用到临床工作中。张医生在中心工作的几年中,病区患儿哮喘、癫痫、传染病及危重症的治疗效果有了极大地提高,罕见病的生存期大大延长,住院儿童的治愈率、好转率逐年提高,近三年她所在病区没有死亡病例,多例危重患儿病情都明显好转。

福利中心有个叫君君的女孩,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和先天愚型,1岁半在儿童医院做心脏病手术过程中,因为疤痕体质,孩子出现气管插管后气道梗阻,不得不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回来看到孩子这种情况,很多人都泄气想放弃君君的治疗;张医生没有放弃,她联系广东省人民医院,带着孩子去那里的儿童监护室治疗,但是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回来后,张医生安排护士每天给孩子吸痰、换药,孩子先后感染20多次肺炎,曾经几次因痰液堵塞气管套管导致呼吸困难,医护人员都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每半年孩子还会去儿童医院住院更换气管套管,这样的治疗持续了四年多,终于在18年2月,耳鼻喉科的医生说君君可以做气道扩张手术了,不巧的是,孩子在儿童医院感染了严重肺炎,医生说感染控制就送回中心不能手术;看着孩子又要丧失正常呼吸的机会,张医生下班后去儿童医院见了医生,详细讲述了孩子这几年的经历,希望尽早手术拔除气管套管,才能避免孩子合并肺部感染,孩子才有正常生活的希望这次机会丧失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有机会了;医生被她对君君的爱心和执着所感动,最终为孩子做了手术,现在君君已经拔除了气管插管并正常呼吸,很快也要飞到大洋彼岸生活。

作为一名民政人,张医生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热爱民政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

除了病区工作之外,张医生所在综合病区的医生也负责儿童院儿童的夜间、节假日就诊、查房工作;她自己值班的时候,无论严寒酷暑、凌晨几点,不论孩子们出现什么就诊需要,张医生都会飞奔在就诊的路上,晚上就诊过的孩子,她会在第二天一早七点再去房间逐一询问,最大程度的保证孩子的。其他医生值班时,遇到疑难不确定的情况,张医生要求大家可以随时联系她,所以她休息的时候甚至凌晨时分,她的电话也会响起,张医生总是很耐心、仔细的告诉年轻医生怎么处理,遇到紧急情况,她甚至会打车直接到医院处理。张医生自从来到福利中心工作,她的手机一直保持24小时开机状态,这样方便孩子有病情变化时,科室能够随时联系到她。孩子们的一直放在张医生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她坚持以福利中心孩子的为己任,密切联系福利中心及医院的各兄弟科室,并在孩子们送儿童医院救治时,与主管医生保持联系以了解孩子的病情;有一次下夜班后她在人民医院听课,科里打电话说新收的孩子情况不好,意识模糊,张医生赶紧电话联系转院,因为转运孩子的工作人员不了解病情,听完课她又赶到儿童医院,等待转院的孩子,并向急诊医生和病房医生详述病情,孩子安全入住PICU,一切安顿好,已经八点多了,她才放心的回家。

张医生不仅是一名儿科医生,也是这些孤儿们的妈妈。她对待中心的孩子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年她都会给孩子们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病区孩子的生日到了,她会提前预定好蛋糕,医护人员和护理员一起给孩子们过生日,节假日她还曾多次把智力正常、行动不便的孩子带回家过节,让他们享受家庭的温暖。有一个叫森森的男孩子,因为全身血管瘤,一侧下肢被截止了,孩子心情一直很抑郁,张医生多次周末把他带回家,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吃饭、玩耍,带他去公园散步,孩子慢慢变得开朗起来,现在已经在美国家庭幸福地生活了。

张医生不是党员,但她模范遵守党规和国家法律法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品德高尚,作风正派,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没有违法违纪行为,在干部职工中有较高声誉。她从不和药品销售人员联系,不拿药品回扣;发放给住院孩子的福利,她要求病区工作人员绝对不能占取;科室的物品只能用于服务中心的儿童,个人不能私用;她这样要求,也是这样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张医生团结、关爱同事,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而工作中她总是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她和年轻医生一样的管床倒夜班,还要负责病案管理和科室的行政事务,但她从来没有怨言。张医生每个周末及法定节日都给自己排班,已经连续七年参加除夕和大年初一值班,把回家过年的机会让给其他年轻同事,最初很生气的家人如今也理解了她的做法;今年大年初一的晚上,张医生值班,她的孩子一个人吃完外卖,在街上走了走,回来发朋友圈说:人必须学会孤独,谁让我妈是医生呢?张医生看到这个,有点心酸,深知亏欠家人,但是牺牲一点自我,能保障中心孩子们的医疗,也能让同事阖家团圆,这点牺牲是值得的。

病房的护理员24小时看护孩子,难得有假期回家,张医生总是在重要的节日给她们买来水果、零食等,减少她们无法和亲人团聚的失落感,护理员都很感动,更加安心地照顾中心的孩子们。在张医生的带动下,她领导的病区从医护人员到护工,每个人都认认真真地干好自己的工作,科室由内到外都呈现着正能量。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张医生在基层平凡的岗位上认真履行一个民政人的职责,践行着爱和奉献精神,面对这样一群需要特殊关爱的孩子,给予了他们全面负责的医疗保障,又给予了他们母亲一般的温暖和关怀。 正如那首小诗说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普通的民政人正像那小小的苔花一般,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却依然不忘初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的做着最好的自己。

周广龙同志先进事迹

周广龙,男,汉族,1960年2月出生,中专学历,1977年参加工作,1992年至今就职于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一直在业务一线工作,现任救助科男区负责人,慈爱为怀,扶助弱小,是中心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三十年如一日,帮助一批又一批受助少儿寻找亲人,回归家庭,拳拳之心,殷殷之情,用赤子情怀诠释了新时代民政工作的内涵、使命和担当。

一、忠诚履职,永葆为民爱民政治本色

周广龙同志政治立场坚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作风正派,严于律己,工作表现和作风得到了干部群众和服务对象的一致肯定,曾在年度考核中多次被评为优秀,获得民政部“优秀服务标兵”和省民政厅“优秀服务标兵”称号,获得2018年第一季度“民政之星”称号。

二、乐于奉献,愿做受助少儿的贴心人

中心的受助对象均未满18周岁,看到这些离开家园,失去亲人的孩子,周广龙同志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始终认为:既然这些孩子离开了家,那么中心就是他们的家,这些孩子没有亲人,那么中心人就是他们的亲人。周广龙同志把这些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详细询问他们的流浪经过,经常性引导他们。有些孩子刚来中心时,由于长期流浪在外,一些生活习惯很不好,为了尽快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坚持亲力亲为,时常带领少儿共同劳动,孩子们创造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对智障少儿手把手进行帮扶、引导,帮助他们提高自理能力。对有抵触、抗拒、不愿意融入中心生活的孩子,会及时接触,进行谈心,辅导和他们,当好他们的“知心伯伯”,倾听他们的心事或者苦恼,安抚、开导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耐心、爱心温暖感化这些孩子,让他们安心在中心接受救助,沿着的道路前行。

三、全心全意,成为受助少儿的寻亲王

周广龙同志深知,流浪儿童只有回归家庭,融入社会,才能更好地成长。他把流浪儿童“寻亲返乡”作为日常工作重点,不厌其烦,分析原始档案、寻找线索,通过电话、网络、实地走访等手段,千方百计为其寻亲寻址,其先进事迹多次被媒体报道,被广东电视台誉为“寻亲王”。

(一)忍受病痛,坚持整理寻亲资料

2018年,中心在省厅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开展了“寻亲返乡”专项行动,周广龙同志也是寻亲小组中的一员。在工作开展的初期,大部分进入中心的孩子,都因为个人信息不全,年龄、智力较低等原因,对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没什么印象,描述也不清楚。给这些孩子寻家,犹如大海捞针,难度非常大。在寻亲过程中,周广龙同志腰痛的老毛病频频发作,腰间的疼痛让他坐立难安,医生给出的建议是必须马上手术。当时正是寻亲工作的关键时刻,中心的孩子们看到别的孩子找到了亲人,情绪十分低落,周广龙同志长期从事寻亲工作,经验比年轻的同事要丰富些,对孩子们的信息掌握得也更多一些,他就总想尽自己的能力,多一点整理自己掌握的资料,多一点空出时间安慰中心的孩子,多一点为受助少儿提供帮助,那段时间,他忍着疾病的疼痛,坚持把资料全部整理完毕后,才愿意到医院接受治疗。他总说,只要给孩子们找到家,我就安心了,不痛了。

(二)熟记地名,尽量缩小寻亲范围

寻亲工作是一项要有细心、耐心和爱心的工作,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周广龙同志经常找这些孩子聊天,从他们的口音、聊天内容中寻找线索,为了核对信息,他学会了使用百度地图,一听到地名,就打开地图让他们辨认,问他们周边有哪些还能记得的地方,如果能对上,那寻亲范围就缩小很多了。因为使用的次数多了,他对大部分省、市、县甚至乡镇的特点、风俗都有一定的了解,有些乡村小道路线、建筑物、标志物也记得比较清楚。同时,周广龙同志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在宝贝回家、让爱回家等网站上查找匹配信息,因为掌握的信息很零碎,很多时候只有一点点,有时候也很难搜索到相关信息,他就一条条点进去看,宝贝回家等网站上万条信息,这个工作量很大,在别人看来无关紧要的片言只语,周广龙同志却要反复核查,生怕漏掉半点对寻亲有利的信息,正是他无怨无悔的坚持,中心多名受助少儿在毫无线索的前提下,通过这种大海捞针的方式找到了亲人,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三)让爱回家,帮助少儿找到亲人

只要有一点线索,周广龙同志就绝不放弃帮助孩子们找家,经过长期努力,由其本人参与并成功寻亲的有108人,他们有的成为警察、厨师、司机、技术员、个体户,实现了真正的回归。周广龙同志通过与宝贝回家网站联系,帮助轻度智力障碍,且患有较为严重的癫痫病的四毛找到了失散7年的父母,亲人相见时,相拥而泣,其母亲更是跪倒在地,此情此境,让人泪目!在工作中始终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发现小杰的“生父”存在很大的问题,最终通过DNA检测的方式帮助小杰寻到其亲生父母,而所谓的“生父”其实并不是他真正的父亲,而是一个人贩子(现已被公安机关抓捕)。当他们全家人拥抱在一起的时候,在场的工作人员无不动容。

周广龙同志在帮助孩子们找到家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他们回归后的情况,与当地政府部门、学校、社区沟通联系,尽量帮助他们解决生活、情绪等方面的困难,防止二次流浪。受助少儿小田兄弟的父亲、伯父相继去世,叔叔患精神疾病,母亲离家出走,音信全无,家里无人照看,周广龙同志多次与当地民政局沟通联系,帮助小田兄弟俩解决户口、住房和读书问题,办理了低保,妥善安置在当地。此事也得到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的关注,获得了比较深远的社会效益。受助少儿小谷回归社会后,在餐厅做厨师,但被老板拖欠工资,生活陷入困境,周广龙同志得知后,马上四处联系朋友,安排小谷到浙江千岛湖附近的餐厅工作,帮助小谷度过难关。类似的救助案例非常之多,感动的故事每天都在中心上演着,周广龙同志千方百计为受助少儿着想,让他们回归社会主流,让爱回家,让家团圆!

周广龙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始终以最饱满的状态和热情投入其中,脚踏实地,永不放弃,用真情实意守护中心孩子们的心灵,帮助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轨道,使他们结束流浪,回归家庭,重返学堂,实现真正的回归。

程琼华同志先进事迹

自2007年担任院长以来,程琼华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敬老院工作上,通过完善院内设施、实施人性化管理、提升医疗服务、开展老年人活动等措施,大幅度提升了敬老院的服务水平,自2009年以来,该院先后被民政部门评为市首家“3A级服务类单位”、“省一级敬老院”、“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全国模范敬老院”。程琼华先后被授予“全国孝亲敬老之星”、“中山市第三届十大敬老之星等荣誉称号”,并入选“中山好人榜”。

一、老人们的“贴心棉袄”好闺女

程琼华在三乡镇某工厂担任生产主管期间,偶然点击镇政府网,看到一则面向社会招聘镇颐老院院长一职的广告时,她的精神为之一振,她潜意识里认为这是一份非常适合她并一定能胜任的工作。接下来她就着手准备竞岗,过五关斩六将,程琼华最终以高分当选院长。程琼华说自己能胜出,可能是与曾经在奶奶和外婆家度过快乐的童年生活那段经历有关。她说她在隔代抚养的日子里,与老人建立起了一种很自然的亲近感。2007年3月程琼华正式走马上任了。大学学的是行政管理专业、曾从事过橱柜设计及担任过企业生产主管等职的程琼华很快就展现出她过人的管理才能。她上任的第一件事是建立人性化、科学化的管理制度,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老人的文化生活。

80岁的退休女教师林婆婆,只要两天没见到程琼华就会跑到她办公室问她的去向,像母亲询问自己的孩子一样;每次院里组织外出活动时,林婆婆都要问工作人员:“院长呢?院长是不是也去啊?”或者亲自去问程琼华:“院长,你能陪我们去吗?”她像小孩子一样央求她:“去嘛!我想你也去!”在三乡镇颐老院里,每逢这种情况,程琼华一般都会放下其他的事而满足她的要求。“他们都很黏人,是因为他们放下了心里所有的戒备,把你当亲人般信任才这样。”

年近九旬的陈阿婆育有4子,只有大儿子居住在三乡,还中风了,完全无力照顾老母。无奈之下,几年前孩子们把陈阿婆送到了院里,使她以为是孩子们抛弃了她,她对院里生活有很大的抵触情绪,每天吵闹不休,拒绝进食,甚至还在身上藏

过一把小刀。程琼华非常担心陈阿婆,于是她经常发动阿婆的亲属、朋友、街坊等轮流进院,一边照料一边同她聊天,让她慢慢明白,大家并没有抛弃她,只是为了让她生活得更好,得到更好的生活照料,老人渐渐没那么抵触了。程琼华了解到老人爱吃甜品,于是经常给她“开小灶”,特意准备一些小蛋糕送给她,现在老人已非常乐意住在院里。

今年72岁的特困人员刘阿公已经在院里住了10年多。性情古怪、脾气暴躁的他经常摔东西,与院里其他老人也时有摩擦,长期过着独来独往的生活。每天除工作人员之外,他基本上不与人讲话。刘阿公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及肺部疾病等,院里工作人员多次劝他戒烟,他都听不进。程琼华了解情况后,采取“以柔克刚”的方法:每天都热情主动地跟他打招呼,进行大量的言语关怀。遇到例行查房阿公拒不开门时,程琼华就带着工作人员站在门外连续地轻轻敲门,同时轻声细语地询问;“阿公您现在身体好不好?麻烦您开一下门好吗?您有任何问题,我们都会帮您解决的。”说了“一箩筐”温言软语后,刘阿公紧闭的心和他紧闭的门一样打开了。程琼华还假传医嘱:医生让我转告您,一定要戒烟啊,这对您身体好。程琼华和工作人员循序渐进,用了将近一年时间,终于帮刘阿公戒掉了烟。2014年末刘阿公经医生诊断必须安装心脏起搏器手术,否则随时有生命危险,最初刘阿公是拒绝的,程琼华经过多番劝说,并承诺在市人民医院陪同他直至做完手术,手术完成后这个倔强孤僻的刘阿公醒来第一句话就是:“院长,谢谢你陪着我”,现在的刘阿公不仅开始主动与大家讲话,有时还主动协助保洁人员打扫院子。

院里还有一位90 多岁的男性老人,思维敏捷,谈吐得体,是个受人尊敬的老人。他有不少亲戚都在当地居住,亲戚们隔三岔五到院探望他,他也经常请假外出参加各种亲戚的喜宴。每个季度,他都会要求程琼华带他去买新衣服,如果她实在太忙没空陪他去,他就会一直等到她忙完了。程琼华陪他去挑衣服鞋子花费的时间要比平常人多得多,试3 条裤子要等上1个小时以上,要请店员拿凳子让他坐着慢慢的试换,程琼华帮他穿好后仔细地看大小和款式是否适合。有人问他:“这位是您孙女吧?”他开心地笑着说:“你说呢,别人能这么关心我吗?”老人家临终前思维有些混乱,谁都不认识唯独记得院长,每次见到院长情绪才能安静下来。

二、尽心尽力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程琼华根据每位老人的实际需要,从日常生活护理、饮食、医疗保健、心理辅导等方面为老人提供优质细致有尊严的服务。为老人提供室内环境和设备设施的清洁整理、老人仪容清洁修饰、送水送餐喂食等生活照料,24小时加强对介助、介护老人进行巡查并提供及时必要的帮助。要求护理人员协助介助、介护老人参加户外及慰问活动。

饮食则是生命和生活的保障,老人对于饮食的需求注重“色、香、味”、多样性和营养。她亲自抓饮食工作,要求膳食部根据老人体质提供硬食、软食、流质、餐前营养汤水、餐后水果等多种多样的卫生营养食物。她尊重有个别宗教信仰的老人,为他们每餐特制食物以满足他们的饮食需求。菜谱做到定期更换,菜式一周不重样。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和生命,为保障老人吃的安全,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建立食品留样制度、食品供应使用台账、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和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并与食品采购人员明确采购责任签订采购责任书。

为提高老人的生命质量,为老人提供方便、快捷、人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她主动找到上级部门申请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并得到上级部门大力支持,与当地医疗机构顺利签订了医疗服务合作协议,为我院老人:24小时提供120(免费)绿色通道、出诊、转诊、分诊服务、免费建立档案、开展慢性病综合干预、每年定期为建档人员提供免费体检和医疗咨询等完善的医疗服务。她不断完善院内设立的医疗室,护士定期查房、情绪疏导、监测记录老人血压、血糖、体温、饮食情况变化、分药、派药、喂药,陪同患病老人就诊取药、防止卧床老人压疮护理(翻身、拍背等)、插胃管老人的鼻饲等服务。每周定期指导肢体功能障碍、认知障碍老人做功能康复、益智训练。建立老人入住调查档案,针对入住老人心理护理、尤其帮助新入住老人尽快适应新环境。

丰富老年人文化精神生活,营造和谐氛围。为满足老人精神文化需求,我院依托资源共享与各类社会组织在我院建立关爱基地,长期在我院老人开展形式多样的敬老爱老活动。在传统节假日里为老人举办各种趣味性活动,提高老人参加文体活动兴趣,增进老人之间友谊。我院每周定期组织老人学习知识,使老人了解国内外时政大事与自身密切相关的要闻、趣闻。发动老人积极参加阅读、唱歌、看电影、拼图、上网、下棋、手工、种植等活动。定期组织举办生日会、购物、喝茶等各类活动。

三、打造有爱大家庭

程琼华除了关心老人,对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同样关注。针对养老护理岗位人员流动性大,招聘难的问题,程琼华为留住护理人员花了不少心思,做了不少工作。协助工会组织员工参加体检,将员工身体放在第一位,开展各项丰富员工文化生活,上门探望和慰问病患员工。针对员工对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带来的不快和委屈进行疏导与安抚,并且经常提醒其他管理人员关爱老人前要先爱护员工,提供好的工作环境外还要打造一个有爱的大家庭,员工心情愉快才能给老人提供和传递有爱的服务。

程琼华经常对员工们说:“我们的工作方法最重要的就是将心比心!老人们的现在就是我们的将来,享乐对老人来说已经不很重要;老人的需求也不高,我认为就应该让老人活出尊严感,以抵御他们内心觉得自己无用的想法,真正从行为上语言中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对他们的尊重和关心。”

叶荣林同志先进事迹

叶荣林,男,1961年8月出生,广西柳城人,中共党员,现任佛山市救助管理站医务股股长。1983年进入站内工作,历经了站里各岗位的工作,目前主要从事受助人员的业务办理、街面救助、受助人员生活管理、医疗救助、站内疾病防治及卫生宣传等工作。入站工作36年以来,叶荣林同志能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政策,兢兢业业,尽心尽责,无私奉献,凭着对工作的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执着敬业的精神,在工作中勇挑重担,默默奋战,起到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一、勇于担当,救助一个都不能少

作为一名老党员,叶荣林一直强调自身的执行力和模范带头作用。他主动要求负责佛山市救助站医务室工作,负责救助站与医院的对接,医院里面各种需要救助的“疑难杂症”,常人避之不及甚至害怕,叶荣林却从不退缩一个都不放弃,把自己当作他们的亲人冲在最前面,在切实关乎民生的民政工作岗位上托底民生暖民心,用自己体贴入微的关爱,温暖了一颗又一颗无助的心灵,他用行动践行了一位“爱民、为民”的公仆情怀。

在与医院的对接工作中,叶荣林不仅要接触携带着各种病毒的病人,甚至经常要接触风险极高的结核病及艾滋病患者,参与一场又一场的“生死保卫战”,还要面对种种突如其来、不期而至的危险。在人们对艾滋病仍然感到陌生甚至恐惧的时候,叶荣林已经在艾滋病患者民生保障岗位上默默奋战了多年。面对这样的工作环境,多年来叶荣林坚持定期巡查医院,协同医生亲自对没有身份信息的救助对象采集DNA血样做DNA对比,把每一个救助人员都放在心上,对每一个救助对象都有一份牵挂,确保每一个跟进到位,从不松懈。

2016年,叶荣林跟往日一样到定点医院例行检查,突然一位肝硬化患者情绪极变得不稳定,随手拔出输液架不锈钢钢管挥舞着刺向在场医务人员,在病房里大声吼叫,他的突然举动顿时让整个病房乱作一团,医护人员们纷纷躲开,不少年轻的护士甚至被吓得哇哇直哭。在别人纷纷逃离的时候,只有叶荣林坚守不动,稳定好自己的情绪后,和颜悦色地问他有什么需求,鼓励他不能放弃希望,渐渐的,病人的情绪逐渐平稳下来,他那举着钢管的手,也随着众人的心慢慢地落了下来。

 2019年5月,公安将一位咳嗽不止的人送到救助站,叶荣林第一时间跟进,立即将其送医救治。医院检查结果让大家吓一跳,此人是艾滋病晚期并已出现严重的肺部感染并发症,经叶荣林深入谈心了解,该救助对象除身体病重,还是一名男同性恋饱受心理折磨,已完全放弃生的希望自杀过很多次!叶荣林的心被揪起来,不敢相信眼前这位绝症者竟还是个90后。叶荣林下定决心给他最后的温暖,在医院救助的一个月里,叶荣林几乎每天穿着隔离服到令人恐惧的重症隔离区看望他,陪他聊天开导他,他用自己的关爱,让救助对象对生活重新燃起希望。最终患者放下无颜面对父母的心理,在叶荣林的陪同下勇敢踏上回家路走好人生最后一程。

二、甘于奉献,星星之火点亮回家的路

“大爱寻亲,温暖回家”是佛山市救助站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叶荣林铭记于心、付诸于行的初心和使命,为受助人员找寻家人,让受助人员回到亲人的怀抱,实现万家团圆,是叶荣林一直的努力方向,叶荣林用自己“星星之火”点亮无数条回家的路,“萤火虽弱,但聚少成多,也可灿若星河”。

曾经有一名救助对象双脚高位截肢,因长期在外流浪乞讨的恶劣环境导致截肢处严重感染、溃烂,恶臭难闻,叶荣林立即将其送定点医院治疗,其间患者极度不配合治疗,强烈要求回家。面对送他回家的难题,工作人员都面露难色。这时候叶荣林又挺身而出,毅然护送他走上了千里回家路。在回家的火车上,救助对象双脚发出的恶臭弥漫到整节车厢,叶荣林挨个向同车厢的人解释道歉,同车厢的人也给予理解和支持,大家的关爱也给了他更坚定完成这个任务的力量。也曾经有一位救助对象无法动弹,叶荣林几人用手抬着护送他回家。还曾经在除夕前两天,叶荣林独自到殡仪馆遗体冰冻区把冰柜拖出来给救助对象遗体拍照,只为了刊登寻亲公告,希望尽快找到逝者家属,让逝者落叶归根...有太多的事例,每一个背后都有一片深情地倾诉。叶荣林不仅要将工作做完,更要将工作做好,他总是说,这些身体有疾病的救助对象,必定同时承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后者甚至将可能“更痛”,我们更应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他还常会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当着救助对象的面拿手掩住口鼻,这是对他们的又一次打击。给生命以尊重与归宿,让救助工作更有意义。

三、勤勉好学,争当“全能型”服务者

到救助管理站工作以来,叶荣林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救助管理工作第一线。为了更好地服务患病救助对象,叶荣林平时尽量多去医院与他们待在一起,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和表达方式,试着与他们交流沟通。不仅是到医院,还到流浪者寄宿的桥洞,到困境儿童的家庭,下班时间也能在救助管理站看到他与救助对象互动的身影。叶荣林积极参与站上开展的“寒冬送温暖”、“夏日送清凉”等活动,及时把棉衣、棉被和清凉油、矿泉水等发放到救助对象手中,防止救助对象寒冬受冻或炎炎夏日中暑,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使他与救助对象及救助对象家属之间建立起了紧密联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关系贡献了一份力量。

叶荣林立足本职工作,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更参加多渠道的学习培训,认真学习应急急救救护技能,应对紧急救助情况;刻苦钻研心理学知识,从心理上对救助对象进行疏导;研究精神病相关知识,特别是研究发病病因、临床表现,更好的了解救助对象,更好的进行陪护。此外,叶荣林还兼救助站水电保养维修、更换及采购多年,充分发挥“螺丝钉”精神,哪里需要到哪里,拧在哪里都闪闪发光。在叶荣林身上,我们看到了他对职业的热爱和坚守,看到了他勇挑重担、甘于奉献的精神。

林岚同志先进事迹

一、推进澄海区婚姻登记集中工作。根据省民政厅、市民政局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快婚姻登记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婚姻登记服务,全面提升婚姻登记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推进全区婚姻登记工作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林岚同志通过请示政府同意,制定方案,协调各镇及区档案局做好全区历史数据录入及纸质档案移交工作,于2018年10月1日顺利完成澄海区婚姻集中登记工作。这是澄海区婚姻登记工作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环境品位。登记处先后获得民政部 “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称号、广东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称号; “国家3A级婚姻登记机关”,是汕头市第一达标的登记机关。林岚同志以澄海区集中登记为契机,经多方协调,婚姻登记处于2018年5月重新扩改建,由原来约260平方米场地增加至约650平方米。于2018年10月1日全面启用。新婚姻登记服务大厅的内部硬件建设全部按照民政部关于创建4A级婚姻登记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要求设计、布局和施工。落实全国婚姻统一形象标识,推进婚姻登记场所标准化建设。现拥办公场地宽敞明亮,大方洁净、典雅温馨。分别设立了婚姻登记服务大厅、候登大厅、颁证大厅、离婚室、档案室、婚姻家庭辅导室、惠民茶水间、志愿者服务台及卫生间等内部配套功能区。升级硬件设备,配备10套(计算机、针打打印机、身份证读卡器高拍仪一体机)全新办公设备、激光打印机2台、复印机1台、碎纸机4台、排队叫号系统和全天候监控系统等现代化设备,实现了办公现代化。为当事人提供宽敞、明亮、庄严、温馨、整洁、舒适的登记氛围。同时配备笔和纸等用品,形成了一站式多功能服务体系,打造了便民、利民、为民的和谐窗口。目前,在林岚同志的努力打造下,澄海婚姻登记处是全市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服务最到位的登记机关。

三、创新服务形式创建新宣传平台。为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林岚同志以这次集中登记为契机,创建“澄海婚姻登记”微信公众号为广大婚姻登记当事人提供相关登记业务知识,指导当事人带齐相关证件资料,减少当事人因不熟悉登记业务而带来的困惑和不便。并加强与媒体有效链接,先后多次在“澄海电视台”、“今日澄海”、“汕头市澄海区应急办”、“澄海区公共服务中心”、“澄海人澄海事”、“澄海100”等公众平台宣传婚姻登记工作,传递正能量,倡导社会文明和谐新风象,有力地推进婚姻登记系统精神文明建设。

四、弘扬文明新风,积极推进婚俗改革工作。引导广大市民树立文明婚姻新观念,增强市民婚姻家庭责任意识和结婚登记法制意识,强化和谐婚姻文化建设,倡导“重登记、强责任、崇节俭”的婚俗新风。林岚同志利用 “10月1日”、“10月10日”、“5月20日”等特殊日子,加强婚姻法律法规和婚俗改革宣传。组织活动,邀请局主要领导为新人举办颁证仪式,扩大颁仪式的社会宣传效应。同时争积上级及本级领导的支持,在原有基础上调剂用地约150平方米重建颁证大厅及设置无障碍登记柜台。打造汕头市规模最大、最漂亮的颁证大厅。制定整套新的颁证制度,提倡婚事新办简办,让庄严神圣的结婚登记颁证仪式代替大操大办的婚礼仪式,使年轻人形成崇尚家庭美德、建设幸福家庭的良好作风。

五、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工作。近年来,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冲动”、“赌气” 型离婚的当事人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为了减少离婚发生,挽救濒临解体的家庭,澄海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在汕头市率先开展婚姻家庭辅导,为有需求的当事人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情感辅导、心理疏导、危机处理、离婚辅导”等服务,从情感上真切关心婚姻当事人,以促进家庭和睦,为广大夫妻“把脉”婚姻。截至现在,共受咨询1920宗,愿意接受调解(开解)且当日劝回的有948宗,有效减少非理性的离婚人数。同时传授正确的婚恋观,通过提供专业的婚姻家庭咨询,帮助来访者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家庭和谐,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为社会的稳定奠定了基石。于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上半年,在辅导室资金出现缺口的情况下,林岚同志积极通过多方协调,使辅导室的工作得以继续开展。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素养,在平时加强相关的业务知识及社会工作的知识,考取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书。利用专业的知识免费为有需有的当事人提供辅导工作,受到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六、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服务工作理念。婚姻登记工作,看似平凡,但它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家庭和睦。林岚同志作为婚姻登记的负责人,同时也是一名登记员,在日常工作中时刻牢记“民有所想、我有所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办”的服务理念,践行着民政人“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庄严承诺。婚姻登记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在通常情况下,当事人前来办理登记手续,只要他们的身份符合《婚姻法》规定的登记条件,所带证件齐备无误,登记手续很容易办结。但在非常情况下,遇到非常棘手的问题,林岚同志能够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以诚心、热心、耐心为当事人排忧解难,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把比较难解决的问题解决好,倾尽全力为当事办实事,多次受到当事人的赞扬。

分享到:

相关亚洲新万博投注

编辑:星蕾
分享到:
  • 新万博亚洲网微信
  • 新万博亚洲发布微信
  • 新万博亚洲文明网微信
  • 新万博亚洲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新万博亚洲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